【社論】能源飛躍轉型 邁向亞太綠能中心

新聞來源:【社論】能源飛躍轉型 邁向亞太綠能中心

圖片來源:香港《蘋果日報》
 
「臺灣國際智慧能源週」日前圓滿落幕,串聯了太陽能、風力發電與智慧儲能3大能源鐵三角,備受矚目。蔡英文總統在開幕典禮指出,近年我國再生能源有飛躍性發展,讓臺灣重回國際再生能源投資的重要熱點。誠然,面對全球暖化加速氣候變遷,我們必須在節能減碳、循環經濟的施政重點下,以「5加2產業創新計畫」為主軸,透過再生能源的穩定運作,打造臺灣成為亞太綠能中心,落實能源轉型目標。
過去幾年,透過政府的努力,再生能源初步具體成果已展現。例如全臺第1座離岸風場,去年在苗栗外海商轉;未來5年內,預計還有14座風場陸續完工。去年開始商轉的風場,吸引日本、韓國團隊前來取經,顯示我國離岸風電的發展,已位居亞洲領先地位。預計2025年,可創造1.8兆元投資額、1.2兆元產值,以及2萬個工作機會。
據「21世紀再生能源政策網絡研究機構」(REN21)每年6月定期發布的全球再生能源現況報告,截至2019年底,全球有166個國家,制定再生能源發電目標,高於2018年的162國,再生能源發電占全球發電比例超過27.3%。更有250多個城市,推動100%再生能源目標。揆諸各國,9個拉丁美洲國家,設定2030年,共同達成70%再生能源發電目標;保加利亞、法國和希臘承諾,將更新2030年國家再生能源發電目標;韓國則設定2040年前,提高再生能源發電目標至35%,超過先前目標4倍。
另一可喜現況是,2019年間,有些國家已頒布減緩氣候變遷與增加再生能源使用直接關聯政策。例如哥斯大黎加啟動「全經濟路線圖」,2050年將實現淨零排放,其中包括增加工業、電力和交通運輸領域的再生能源使用政策規範;德國新的540億歐元氣候變遷計畫,則包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,以及促進再生能源利用政策;美國紐約州設定2030年前,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並實現70%再生電力目標。
另在減碳方面,截至去年底,有數十個國家、地方政府,通過直接徵稅或總量管制與交易計畫,對碳訂定價格,但碳排放交易,仍僅涵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0%。
觀察我國再生能源推動現況,已有極大進展。自2016年積極朝非核低碳能源願景邁進後,將在2025年以前,設定再生能源發展目標,發電容量達到27GW以上。去年5月1日,由蔡總統公布的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》中已明確入法,凸顯發展再生能源決心。
統計去年臺灣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為5.6%,相對2018年的4.6%,上升1%;太陽能占比更創下歷史新高,達到1.5%;風力發電占比為0.69%;慣常水力發電量占比,相對2018年的1.62%,上升至2.02%。
綜歸我國再生能源推動的願景,主要政策目標包括太陽能、風力、節能、儲能、系統整合。除了目標量的推動,亦規劃相關配套發展,包括綠色金融、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。今年台積電向沃旭購買920MW離岸風電所生產的綠電,就是最佳案例。
觀諸當今國際大廠,對於供應鏈使用再生能源占比,自我要求都非常高。提高再生能源使用策略,不但符合國際潮流,更能幫助國內廠商與蘋果、微軟、亞馬遜等國際大廠的綠電供應鏈串接,維持我在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。因此,政府一定要全力確保綠能供應穩定,讓臺灣高科技產業,在這波全球供應鏈調整的挑戰中,確保競爭優勢。析言之,強化臺灣的綠電競爭力,就是強化未來臺灣產業的競爭力。
行政院去年2月核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修正,一改過去以技術導向電網建構為主的政策。智慧電網策略規劃以「解決問題」為導向,著重於系統整合智慧電網功能,並以電網結構(發、輸、配、用)為主要架構,用以搭配產業發展、法規制度、資通訊基礎建設及儲能系統,滿足併網需求,維持供電穩定。
整體而言,我國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構面,與REN21報告強調目標、市場/法規、投資/產業、系統整合等多重面向的國際議題趨勢相符,顯示發展方向吻合國際潮流。
因應綠色經濟時代來臨,政府戮力推動綠能建設,完備綠能發展基礎,除可達成能源轉型,帶動產業創新;更能吸引國際廠商來臺投資,結合本地具潛力廠商,創立具國際競爭力團隊,讓臺灣成為亞洲綠能產業重要據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