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「綠色振興」卻是高碳排產業領紓困 研究:美澳等經濟大國都如此

新聞來源:祭「綠色振興」卻是高碳排產業領紓困 研究:美澳等經濟大國都如此

圖片來源:Geoff Whalan(CC BY-NC-ND 2.0)
後疫情時代的「綠色振興」(green recovery)方案,原是為了減緩經濟刺激帶來的環境衝擊,一份研究卻發現,很少有國家能履行承諾,反而花費數千億美元,用在大幅增加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案上。

振興之餘不傷害環境  全球僅英、德、法、歐盟做到

《衛報》報導,聯合國「生物多樣性財務倡議」(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initiative)發表的《綠色刺激指數》(Greenness of Stimulus Index),檢視世界最大的20個經濟體,發現只有英國、德國、法國作為國家,以及歐盟作為經濟體所規劃的「綠色振興」方案,對氣候與自然的效果是利大於弊。
該指數委由顧問公司「生動經濟學」(Vivid Economics)分析發表。
以美國為例,近3兆美元的振興支出中,幾乎沒有環境保障條款。用於低碳行動的預算也少得可憐,還大開倒車,中止了幾項保護自然與環境的法案。根據該分析,在美國總計2.98兆美元的振興預算當中,只有390億美元用在綠色計畫。

G20挹注逾12兆美元  只有3.7兆流入環境敏感部門

各國綠色振興方案中,歐盟處於領先地位,今年6月宣布祭出7500億歐元的預算,當中有37%資金用在改善能源效率、降低對化石燃料依賴,以及自然資源的保存與恢復,且所有紓困貸款與補助條件,都附帶綠色條款,並以具拘束力的相關環境法規確保執行。
相對優於競爭對手國家的南韓,宣布接下來5年要花費520億美元——等同於其振興總額的15%——用在綠色融資,包括挹注電動汽車和氫燃料產業。但分析顯示,這些正面效益可能會被政府其他高碳排產業支出所抵消。
根據分析,20國集團(G20)政府總共向全球經濟挹注超過12兆美元,但僅有3.7兆美元流入環境敏感部門,像是農業、能源,以及交通運輸。

更多的是  利用後疫情時代振興  紓困化石燃料業

「氣候行動追蹤計畫」(Climate Action Tracker)本月23日發表的另一份分析證實,遙遙領先的歐盟,以及南韓推動的刺激經濟綠色方案,正在向美國釋出警訊。
「氣候行動追蹤計畫」夥伴組織「新氣候研究學會」(New Climate Institute)的宏恩(Niklas Höhne)表示:「很不幸的,我們看到的是更多政府利用後疫情時代振興,來中止氣候法案並紓困化石燃料業者。」
宏恩提到,這在美國尤其明顯,但也同時在巴西、墨西哥、澳洲、南非、印尼、俄羅斯,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發生。

外界關注中國表態  疫情後振興是否支持新建燃煤發電廠

外界對中國的角色有個重大疑問,就是中國對綠色振興的態度反覆不定。
過去6個月,中國想要提高燃煤發電,引發氣候協議《巴黎協定》支持者的廣泛擔憂。然而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月22日的聯合國大會上承諾,會確保2030年讓碳排達到峰值並開始下降,此外也要在206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。
宏恩說:「這是在過去至少5年當中,全球氣候政策最重要的聲明。」
要朝這個方向努力,必須迅速啟動大量綠色投資,這意味著新建燃煤電廠將受限制。但在習近平發表宣布後,中國尚未有進一步的細節規畫。

《綠色刺激指數》主要作者、「生動經濟學」分析師沙拉薩(Mateo Salazar)說,「下一步將是中國緊急表態,疫情後振興不會支持新建燃煤發電廠,而是將資金導入到可再生能源、能源效率、電動汽車基礎建設,以及對所有航空、汽車業者提供有條件綠色紓困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