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來源:台灣太陽能內需強勁湧併裝潮,太陽能廠商齊看好未來發展
圖片來源:pixabay
台灣設立 2025 年 20GW 裝置太陽能裝置容量目標,內需逐漸增溫,再加上目前針對在地製造符合VPC 認證且輸出功率達 310W 太陽能模組,躉購費率可增加 6%,台灣在地太陽能廠商摩拳擦掌,對未來樂觀看待。
其中元晶太陽能隨著國際市場趨勢,正積極佈局大尺寸太陽能板,新模組產線預計會在年底試產,2021 年 1 月全部 400MW 可開始量產,屆時年產能將可以從 500MW 提升到 900MW,而新模組發電容量也比過去的 330W 高,達到 360W,將有助客戶發電成本降低 7% 到 8%,電池則是在 2021 年 4 月試產,5 月進入量產。
元晶太陽能也看好 2021 年太陽能市場,法人指出,明年訂單量已達 900MW 的 5 成。
元晶認為將來輸出功率達 450W 或 570W 的大型太陽能板將成趨勢,且隨著台灣大型案場建置需求攀升,產品也會隨趨勢朝向大晶片技術發展,元晶也在現場展出 M6(166mm)、M10(180mm) 與 M12(210mm)3 種大型晶片尺寸的太陽能模組,也會在明年 Q2 開始販售 M6 太陽能板。
而茂迪也樂觀看待未來太陽能趨勢,認為 2025 年太陽能目標有助持續推升台灣太陽能需求,也因應台灣多颱風天候環境主推 390W 與 345W 的太陽能板,目前茂迪電池產能約 200W、模組產能約在 250W 到 300W,今年出貨表現也滿單,需求不錯明年第一季訂單可見度高。
今年茂迪推出的 TOPCon N 型電池已在 9 月獲得 VPC 驗證,產量占總產能的 10%,年產能約 30MW,較目前常規模組大幅提升發電效益至少 30%,預估裝置成本可以降 6-8%。
隨著太陽能裝置量增加,未來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也會是重點,聯合再生能源也表示,在 2018 年新日光、昱晶與昇陽科三合一整併之後,除了發展太陽能,也把重心放在儲能系統,認為這一天遲早會來,也已在儲能布局一年多。也認為用電大戶的創能、儲能、代金、憑證四方案中,太陽能與儲能較為可行,看好需求提高,明年會是儲能的元年,再生能源延伸重點。
台灣太陽能政策設立 2025 年裝置 20GW 容量,其中地面型太陽能電站的建置量目標為 14GW,6 GW 為屋頂型太陽能,而距離距離 2025 年僅剩 5 年時間,未來大型地面型太陽能電廠將是發展重點,除了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商,相關的太陽能逆變器也蓄勢待發,此次新望推出全新 60KW 與 75KW 太陽能逆變器,愛士惟也主推同時適用於屋頂跟地面型太陽能電場的 50KW 逆變器,為大型地面型太陽能電廠提供解決方案。